南乐县扎实推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建设
打造监督执纪问责“绿色通道”
今年以来,南乐县坚持把廉洁乡村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严格按照“六有”标准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特别是围绕“有一条执纪问责绿色通道”,健全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运行机制,聚焦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加大惩治力度,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
一、攥紧拳头,夯实“绿色通道”工作基础
一是抓科学设置。按照“地域就近、方便指导”的基本原则,根据乡镇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成立3个面向乡镇工作的纪检监察工作室,分别负责相邻4个乡镇的纪检监察工作。二是抓力量配备。由县纪委正科级干部担任室主任,乡镇纪委书记兼任副主任。选调12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乡镇工作人员充实到工作室队伍中,考察任免、年度考核等参照县纪委机关同职级干部管理,对表现优秀的工作室干部优先推荐提拔重用。三是抓统一管理。工作室在驻地乡镇集中办公,建立后勤保障机制,县纪委监委对工作室的人、财、物统一管理和配备,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明确工作人员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彻底隔断工作室与乡镇之间的利益关系,为高质量执纪办案提供后勤基础。
二、规范运行,发挥“绿色通道”渠道作用
一是拓展群众信访渠道。在全县个行政村设置举报箱,统一编号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定期收集后交县纪委监委信访室集中处置并及时向实名举报人反馈。在乡镇公开栏公布电话、短信和网络信访举报渠道,工作室人员轮流接访。截至目前,受理来信举报45件、网络举报11件,已办结49件,剩余7件正在办理。二是建立线索处置机制。明确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在乡镇工作室、县纪委信访室、案件监督管理室等部门之间的运转流程,坚持做到“三个统一”:工作室从各渠道收集的信访举报,统一移交到信访室提出分办意见;对巡视巡察、审计、司法机关等单位发现的有关乡村党员干部的问题线索,统一由案件监督管理室提出处置意见;工作室对承办的问题线索统一编号,建立台账,登记备查。三是完善结果反馈机制。对信访反映问题结果反馈实行“三个当面反馈”:来访反映问题必须当面反馈,来信来电留有姓名、电话及地址的必须当面反馈,反映问题调查不属实的必须当面反馈,充分听取信访人的意见。
三、狠抓查办,扩大“绿色通道”执纪战果
一是明晰受理范围。案情重大或涉嫌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由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立案审查;反映乡科级以下党员干部和村干部,问题较为复杂、调查取证难度较大的问题线索,由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承办;反映问题单一、取证简单的问题线索由乡镇纪委承办,县纪委、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和乡镇纪委相互衔接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二是明确办结时限。对扶贫领域、涉黑涉恶和一般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当天受理当天批转,确保问题线索“零滞留”;对群众反映的利益诉求立即批转,5个工作日内给予明确答复,确保诉求问题“零拖延”;对检举、控告党员干部的问题线索,一般在45个工作日内办结回复,若在规定时限内无法办结,需及时告知群众办结时间,确保线索核查“零超期”。三是严肃执纪问责。紧盯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不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就在身边。对查处的违纪案件,及时以案促改,有针对性的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真正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综合效果。截至目前,三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共立案审查调查65件,办结57件,党纪政务处分57人,给予诫勉谈话、批评教育、谈话提醒、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等34人,收缴违纪资金24万元,退还群众0.7万元,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