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失去的团圆国庆补了回来
肇始于庚子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赋上了特别的意义:因疫情而错过的春节团圆,在此次长假中补上。趁着8天长假,不少市民纷纷拖家带口,选择与家里团圆。而那些因工作特殊而不得不坚守岗位的,他们的目的,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让更多人团圆。长假期间,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深为这人间烟火感到温暖。
一家人快快乐乐过节 离开时都要带上家的味道
10月7日,60多岁的曾爱可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家里的洗衣机不停地洗床单和被罩,她正在打扫孩子们住过的房间。虽然有些忙碌,但想起前几天三个孩子在家的情景,曾爱可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网络图)
家住南乐县的曾爱可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春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大年初三孩子们都走了。中秋节这个团圆的节日,三个孩子带着丈夫和孩子都回来了,一起欢度节日。“加上女婿、媳妇、外孙和孙子,我们家大大小小一共11口人。做饭都用家里最大的锅,吃饭的时候别提有多热闹了。”曾爱可笑着说。
三个孩子回来的时候都带了不同的东西,有带不同口味月饼的,有带螃蟹的,还有给曾爱可夫妇买衣服的,还大秀厨艺,各自做了几道拿手菜。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院子里打闹着,不时吵着让曾爱可夫妇带他们上街去玩。
前两天,孩子们陆续做了自己的拿手菜,后来厨房就是曾爱可的“阵地”了。今天包饺子、明天手擀面、后天烙菜饼,都是孩子们熟悉又平时吃不到的味道。“做饭的时候,一会儿这个过来问,一会儿那个过来学,就跟他们小时候一样,做饭时都围着我转。”曾爱可笑着说,“嘴上说着吃胖了,手里的筷子还停不下来。”
没过几天,孩子们陆续离开,在走之前都要带着几瓶自制的辣椒酱,这是属于他们家的味道。曾爱可的母亲年轻时,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吃饭常常是馒头配自制的辣椒酱,因此做的一手好辣椒酱。后来,曾爱可学会了母亲做辣椒酱的手艺。小时候吃着母亲的自制辣椒酱长大,后来又做给自己的孩子吃,一瓶辣椒酱伴随着他们一家三代人,也是属于他们家的的味道。“每次走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要带走几瓶,说是外面买的没有这个好吃”。
这个假期,曾爱可一家和乐融融,幸福和温暖充满了房间的每个角落。记者李娇
全家组团去爬山偶遇山中第一场雪
10月5日下午,初一新生胡优夏和家人结束了洛阳两日游,坐上旅游团的大巴开始返乡,一家人的脸上疲惫中带着满足,因为他们此行不仅放松了心灵,还看到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景。
雪中的小优夏和弟弟。
“春节时因疫情被困在家,暑假时则是为孩子上学的事忙碌,国庆节终于能轻轻松松好好出去玩一下了,我们提前一周就报了旅游团。”7日上午,当被问及国庆节期间的出游情况时,刚从洛阳回来的优夏妈妈一脸满足。优夏妈妈说,这次的旅游是他们家今年的第一次全家出游。春节时,他们原本打算年后一家人出去转转,一场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暑假时,正赶上女儿胡优夏小学毕业,她和家人一是要准备孩子上初中报名的手续,二是担心外出游玩会影响孩子的入学考试,所以出游计划再次被搁浅。
今年的中秋节正好也是国庆节,优夏和弟弟一放假就和爸妈回了老家,和爷爷、奶奶团聚。听到爷爷为一家人报了去洛阳老君山的旅游团时,优夏和弟弟满怀期待。出发前,优夏的妈妈提前看了天气预报,得知山里的气温比较低,所以出发时细心地带上了羽绒服,没想到,厚衣服在山里发挥了大作用,因为他们遇上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10月4日清晨,优夏和家人从濮阳出发时,天已经阴阴沉沉。经过五六个小时的车程,旅行团所坐的大巴车到达洛阳时,天空已经飘起了蒙蒙细雨。优夏妈妈说,细雨并没有影响人们游玩的心情,大家穿着雨衣在追梦谷先畅游了一番。因为国庆出游的人比较多,老君山附近的宾馆已经住满,他们跟团在鸡冠洞附近的农家乐住了一晚。第二天6时,旅行团就带领大家开始向老君山出发了。
爬山的过程中,天空仍在淅淅沥沥下雨。等优夏和家人坐索道快到山顶时,天空竟飘起了小冰球。再后来,小冰球就又变成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家乡濮阳刚入秋不久,树叶还没开始变黄,而洛阳的山中已经飘起了雪花,见到今年第一场雪的优夏和弟弟感觉非常新奇。山上的树叶有的火红,有的开始发黄,有的仍顽强保持着绿色,加上雪花的点缀,看起来更多了几分秀丽和别致,一家人都为山中的雪景陶醉了。
“今年的第一次出游,我们看到了山中的第一场雪,我觉得很幸运,家人也很开心。”优夏的妈妈说。记者王亚娟
一场迟到了8个月的提亲
“双节”期间,王露和男朋友两家人围坐在酒店的餐桌前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两家原本定在春节期间的聚会不得不推迟到了10月5日。
张家全家福。
年前,家住范县濮城镇的王露应聘到山东青岛的一家企业工作,和江苏南京人张振伟成了同事,并同住在职工宿舍。每天上班下班,经常相见的两人,关系从同事成了朋友,又转变成恋人。今年年初,这对热恋近2年的年轻人萌生了结婚的念头,张振伟决定先送女朋友王露回家,并趁着春节假期见见女朋友的家人。没想到,公司刚放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张振伟的念头瞬间化成了泡影。就这样,这对年轻人从高铁站分别买了回乡的车票,但是这个念头张振伟始终没有放下。春节假期过后,受到公司的指令,两个年轻人再次回到青岛开始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际,两人除了工作外只能待在职工宿舍内。在那段日子里,两个身处异地年轻人的心紧紧绑在了一起。王露认定身边的这个男人可以让她托付终身。张振伟觉得,身边的这个女人值得他用心去呵护。
中秋、国庆假期前,张振伟就想着带家人到女朋友家提亲的事。经过事先和王露及其家人沟通后,张家人按照约定于10月5日从南京赶到濮阳,两家人既是初识,又算叙旧。经过双方家长及长辈的意见交流和商讨后,这对年轻人的亲事终于敲定了,张家人的心也平静了许多。饭菜上桌,张家人频频举杯,庆祝这幸福时刻。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在张家人频频发动的“进攻”下,王家人也只能干了手中的美酒,即使是酒量略差的亲戚,当天也喝了不少。
张振伟告诉记者,当天是他最高兴的一天,比他考上理想大学和找到理想的工作时都要高兴,因为他终于找到了可以相守一生的另一半,虽然比预想中迟到了一些。
记者张迪
教师余赛赛:假期就是和学生们“团圆”
余赛赛,老家许昌。年,她从洛阳师院英语专业毕业后,连家都没有回,便追随濮阳的男友一起来到了我这座豫北小城。“我就打算扎根在濮阳了。”她说。
教师余赛赛。
英语专业科班出身,手持英语专业等级证书,最好的选择就是做翻译和当教师。初到濮阳,她应聘到一家外贸公司任销售代表,与外国客户打交道。最后,有现实的因素,也有被“做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伟大理想所感召,余赛赛决心做一名人民教师。勤奋、好学,在做出决定不久,年,余赛赛便顺利通过笔试、面试等一系列环节,入职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兼班主任。
今年年初,疫情意外袭来,防控措施升级,让原本打算趁寒假回许昌老家探望的余赛赛没有成行。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家备课,给学生上网课,在线上与同事和学生交流。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有8天,但她依旧没有成行,“我现在带的是初四毕业班,这一年对他们很重要,回老家一趟来回折腾耽误时间,根本顾不上考虑教学的事儿,我还是把时间节省下来留给孩子们吧。”她说,相比老家的亲人,班里的学生可能更需要她。
假期里,余赛赛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扎进屋里备课和其他老师交流,并督促和监督学生。“我总是担心,在课堂上会有学生站起来把我问倒,所以我也要不断学习。”余赛赛说。至于旅游,她说,假期里她去的最远的地方是家旁边的商场。
此外,在假期里,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余赛赛还找班上的学生、家长聊天,让大家对自己的工作提意见和建议,并作出相应调整,让她的教学更合学生们的“胃口”。“只要是对教学有益的我都会尝试,既然当了老师,当了班主任,责任重大,我得想办法把课教好,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她说。
除了不用到学校上课,余赛赛的假期生活和平时差不多,一直没有远离教学一线。“回不了家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也是值得的。这次回家耽误了,下次还可以再补回来,学生的学业耽误了,可就补不回来了。”她说,开学后,在校园里见到学生,他们的一句“老师好”,就是让她在假期依然坚守的动力。记者史式灿
假日送服务上门 “电保姆”时刻在岗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为了让全市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国庆佳节,国网濮阳供电公司采取多项措施确保节日期间全市电网的安全运行。
10月3日,国网濮阳供电公司组织人员对10千伏Ⅳ绿城线Ⅱ王什庄胡村主干线郭翟村分支#3农排进行引线更换工作,保障用户双节期间用电平稳。
结合正在开展的“秋检秋查”工作,该公司集中力量在假期前开展安全检查,对配电设备进行了特巡,对负荷较重的设备进行了红外测温,针对设备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公司各部室提前安排好了领导带班和生产人员值班,以及应急抢修队伍、物资、车辆,以应对节日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抢修;同时在节前,针对企业所关心的用电问题,国网濮阳供电公司在9月28日组织人员到河南省杂技集团水秀宴开展年度用电防火安全培训。此次培训,供电公司从企业最关心的安全用电、节能降耗、设备隐患等方面入手,针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企业在节假日期间安全、绿色、节约用电。
据了解,国网濮阳供电公司将安全、节约、绿色用电宣讲活动常态化开展,组织党员服务队走进校园、企业、社区、深入农户与用户进行一对一服务,全面掌握用户电力需求,同时详细了解用户生产现状、发展规划及用电需求,以便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用电方案,降低用电成本,提高设备运行管理水平,以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为用户当好“电保姆”。记者蒋文
在外工作的“新城里人回家陪父母干农活儿比外出旅游还得劲儿
“这个假期正是农忙的时候,回老家陪陪父母,帮他们干些农活儿,觉得特别充实。”假期第一天,在北京定居和工作的张伟杰就自驾回到南乐老家,陪父母过节。他说,每年的国庆长假他都会回老家,在家待上几天,陪陪父母,他就感觉心里特别踏实。
张伟杰的老家在南乐县寺庄乡,虽说他和老婆、孩子都在北京,但老家是他永远放不下的牵挂,牵挂父母,也牵挂家里的4亩多地。“和父母一起去地里掰玉米、刨花生,既活动了筋骨,又能呼吸新鲜空气,可谓一举两得。”张伟杰说。自从去北京工作以后,他和父母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只能趁春节、国庆长假回老家多待几天,帮父母干几天农活也算尽点孝心。
“原计划春节回老家陪父母的,但因为疫情,一年都没见到爸妈,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不,终于盼到中秋、国庆长假,就回来了。”张伟杰说,平时工作忙,以往他也是只有每年的春节和国庆节才能回家。今年,受疫情影响,他们春节留在了北京,所以时隔一年他都没能见到父母。“其实,地里的活儿早该干了,是我特意给父母打了电话,叫他们等我回来再干。父母年纪大了,我很心疼。”在张伟杰看来,国庆长假期间回老家帮父母收秋,每天吃着父母做的可口饭菜,陪父母聊聊家常,是件特别幸福的事。
“我这一年到头也陪不了爸妈几天,感觉挺愧疚。这两年爸妈身体大不如前,所以每到放假,我都不出去玩了,尽管有些遗憾,但能多陪陪父母也是件快乐的事情。”张伟杰说,一放假就想回家陪陪父母、干些农活儿,同时也可以离开喧嚣的城市,在宁静舒心的农村享受一份清闲。“这比外出旅游还得劲儿!”张伟杰言语间充满了自豪。 记者吴丹
距离隔不断亲情 他们和家人“线上”一起过节
当大多数人在与家人、亲朋好友团聚吃月饼赏月时,有这么一群建设者,他们兢兢业业,充满激情,用任劳任怨和无私奉献诠释着劳动之美。他们放弃了“双节”小长假,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诠释着坚守和付出,以强烈的责任感,为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为了保障项目工期、安全、质量指标,中石化中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在建项目员工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岗位保生产,施工按计划进行。”张建平说。张建平是中石化中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艾克森美孚惠州地管工程项目部党支部书记,这个小长假,他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与家人吃上团圆饭。“唉,看着远在他乡的家人,真是想念啊!虽然不能回家和亲人一起吃团圆饭,但我们今天依然可以和家人‘一起’过中秋。”张建平说,“我们平时工作是不能带手机的,所以不能每时每刻都和家里联系上。为了缓解员工的思乡之情,也为了打破地域限制,拉近员工与家属之间的亲情关系,我们公司开展了名为‘亲情连线’线上视频连线活动。”
“女儿,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怎么样?”10月1日20时,张建平正在与女儿和妻子进行视频连线对话。视频里张建平的家人正围坐在桌边吃团圆饭,“建平,你今天吃月饼了吗?伙食好不好?一定要注意身体啊!”“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啊?我放寒假的时候,咱们一家人一起出去玩吧。”看着手机视频中的妻子和女儿,张建平心里暖融融的,“我看到桌子上还有我喜欢吃的菜,虽然不能回家过节,但在‘线上’过节也是一样的,只要家人平安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一天,在该项目部中,还有20余名项目员工与家属进行视频连线,虽然他们和家人隔着千山万水,但在手机视频中,看着家人的笑脸,听着关切的话语,他们内心依然感到快乐与满足。记者蒋文
假期仅休两天,他选择陪伴家人
“每逢节假日,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大多数人放假了可以出游、陪父母、聚餐,而我们这个行业,节假日就是用来接待客户的。”10月3日9时,作为一名家装设计师,杨利达已经坐在了他办公室的电脑前,做着约见客户前的准备工作。
35岁的杨利达是我市某装修公司的一名设计师,他从事装修行业近10年。原本应该长达8天的“十一”长假,杨利达只休息了2天,就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杨利达告诉记者,他们是从9月30日下午开始放假的,但是休息时间只有10月1日和2日两天。从10月3日到10月8日,他约了不下10名客户。为了让客户尽快拿到满意的设计方案,他会在约见客户之前先给客户提供一些相对成熟的备选方案,再根据客户的需求在原有的方案上进行修改,经常是上午约完客户,整个下午就泡在办公桌前,一直到晚上才下班。杨利达说:“公司的下班时间是晚上7点,但我几乎没有准点下过班,很多客户都是下班后才有时间来公司,谈完基本上就(晚上)9点多了。不少客户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图出得越快越好,我没有办法只能加班加点,做到晚上11点也是常有的事。”
杨利达告诉记者,他其实早已习惯了这种工作时间和强度,但让他感到内疚的是,自己很少能够在节假日的时候有时间陪家人。“今年的国庆假正好赶上中秋节,但我的假期只有两天,中秋节当天,我们一家三口,回了父母家跟父母吃了顿团圆饭,当天下午我们一家三口开车去了郑州,带着孩子在郑州玩了一天,第二天下午回的濮阳,本来孩子还想多玩两天,但我实在是没有时间了,因为3日上午,我还约了客户。整个8天的假期,我只有2天的时间能陪家人,其余时间都要交给工作。”谈起自己的假期安排,杨利达显得有些愧疚,“我也很想能多陪陪爱人和孩子,但是生活总是有压力的,等我还清了贷款,等孩子再大一些,也许生活就不会那么累了。”杨利达这样说。记者赵春晖
编辑:吴钰
初审:李文亮
审核:徐洪波
终审:吉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