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与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河北省。认真地说,河北省属于我国行政区划变化最大的省份之一。河北省与周边的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辽宁省、内蒙古、北京市、天津市等,都发生过行政区划的调整。在20多年的时间里,总计划走了20多个县。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河北省的形成。当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疆域面积非常辽阔。原来的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已经不再适合元朝的需要。因此,元朝推行了行中书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等等。但元朝的行省制度漏洞很多,存在很大的问题。明朝建立以后,沿用了元朝行省制度,但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和完善。我国很多省份的行政区划,就是在明朝统治时期确立的。由于明朝拥有2个首都,因此出现了南北两个直隶区。
当时,北直隶的管辖区,包括了现在的河北省和京津地区。从这个时候,北直隶的行政区划已经基本确立了。清朝入关以后,定都北京,南京的地位下降,南直隶改为了江南省。北直隶则改为了直隶省,行政区划变化不大。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三四十年代,也就是建国之前。清朝灭亡以后,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由于局势动荡,各路军阀都没有精力调整行政区划。年,北伐战争结束以后,直隶省被改名为河北省,并且沿用至今。旧时代的行政区划,存在很多的问题,而且并没有得到解决。
建国以后,随着全国局势的逐步稳定,我国开始了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工作。与此同时,我国对之前悬而未决的行政区划问题开始进行调整,我们一点点聊。河北省周边的邻居有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内蒙古等等,其中,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区划调整最少,仅仅涉及了几个乡。当时,山西省的几个乡,被陆续划入了河北省管理。河北省的南部与河南省接壤,当年,河北省最南部的大名地区,就像一把锥子插在了河南省与山东省之间。
年,为了治理黄河问题,河北省南部的5个县、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和山东省的西部,共同组成了平原省。经过2年多的治理,黄河泛滥的问题被初步遏制,平原省的作用越来越小。年,平原省被撤销,平原省的管辖区,分给了河南省、山东省。请注意,河北省原来的那5个县(清丰县、南乐县、长垣县、濮阳县、东明县),被划入了河南省。为了补偿河北省的迅速,河南省把自己北部的临漳县、涉县和武安县,划入了河北省的邯郸地区。
河北省的东南部与山东省接壤,京杭大运河从两省交界地区经过,而且随着河道冲刷,两省交界地区出现了犬牙交错的情况。从清朝统治的末期,大运河便出现了河堤失修、河道淤积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治理。年,我国开始腾出手来治理大运河。但河北省、山东省都有治理大运河的任务,投入的人力物力和工程进度并不一样。为了更好的治理大运河,河北省的武城县、恩县、夏津县、临清县、馆陶县,被划入了山东省。
山东省为了补偿河北省的损失,则把自己的吴桥县、南皮县、东光县、庆云县、宁津县、盐山县等6个县,划入了河北省管理。进入60年代以后,治理大运河的工作进入了第二阶段。河北省又把庆云县和宁津县,换给了山东省。至于山东省,则把临清市的一部分和馆陶县,还给了河北省。临清市的部分地区,后来组建了临西县。至此,河北省与山东省交界地区的区划基本确立下来。除了与河南省、山东省之间的区划调整,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也出现了大规模调整。
在建国以后,北京市和天津市被定格为直辖市。但当时直辖市的管辖区面积很小,只有主城区和郊区。在北京市之外有一个通州专区,在天津市之外有一个天津专区,而天津专区和通州专区,都隶属于河北省管理。直辖市的面积过小,不利于全面规划和经济发展。因此,年,宛平县被划入了北京市管理。年,昌平县又被划入了北京市。年,河北省的大兴县、房山县、通县、顺义县、密云县、延庆县、怀柔县、平谷县等9个县,都被划入了北京市管理。在50年代,总计有11个县划入了北京市。
天津市的情况也非常类似,天津市第二次成为直辖市以后,为了发展天津市的经济。年,河北省的武清县、宁河县、宝坻县、静海县等5个县,陆续划入了天津市管理,形成了天津市的外围主体部分。至此,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之间的区划基本形成。在行政区划形成以后,北京市与天津市之间,出现了河北省的一块飞地,那就是北三县。关于北三县的问题,我们以后再慢慢聊。
河北省的北部与内蒙古交界,商都县原本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管理。到了年,商都县被划入了内蒙古管理。我们认真计算一下,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20多年时间里,河北省下辖的各个地区中,5个县划入了河南省、5个县划入了山东省、5个县划入了天津市、1个县划入了内蒙古、11个县划入了北京市,总计划走了27个县。关于我国行政区划调整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