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名各乡镇名称来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脱色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31211/4306078.html

来看看吧力不得不上,大家都知道,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地理坐标东经°44′10″——°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东北部分别与汾阳市、平遥县接壤,东南与沁源县毗邻,西南与灵石县相连,西北与孝义市相望。介休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和3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42.30万(年)。城镇化率64.3%,居山西省各县市第三位。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文明史逾年。介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投稿!

爆料请联系西未庄乡(暂不知道)旧治乡旧治该村原名南乐镇。宋徽宗政和六年(6年),移大名县治于此,后几经变化,到清乾隆二十三年(年)以后不再为县治,故名旧治,也有称旧大名县者。万堤镇万堤相传秦始皇时,为堵挡*河水泛滥成灾而修此大堤。后因有万姓人参与修堤并在此定居,故村名万家堤。后简化为万堤。*金堤乡*金堤据查,该村建在古*河残堤上,北宋时称为寸金堤,后取“*”“金”二字,称*金堤。万堤镇万堤相传秦始皇时,为堵挡*河水泛滥成灾而修此大堤。后因有万姓人参与修堤并在此定居,故村名万家堤。后简化为万堤。杨桥镇杨桥相传,漳河曾流经此地,邻村东屯杨姓大户曾建桥于其上,桥旁渐成村落,名杨家桥,后简化为杨桥。沙圪塔乡沙圪塔相传,很早以前,村址位于漳河故道,漳河改道后尚有很多沙滩,当地称沙滩为沙圪塔,村亦名沙圪塔。铺上镇铺上古时,这里有一烽火台(古代报警设备,遇有外侵或其他紧急情况,即燃放烟火,相互传递。)俗称烟墩,该村又是农村集市,有些店铺,故村名叫做烟墩铺,后简化为铺上。王村乡(暂不知道)龙王庙镇龙王庙村名来历说法有二:相传明朝以前,此地是卫河的一个渡口,只有几户人家。明初,有一年发大水,三角店有一木质龙王神像冲到这里,有人将神像打捞起来,在河东岸修龙王庙。一说,此处原为一个三角坛,方圆百亩,久而不涸,以为龙坑,建龙王庙于其上。两说并存,村因庙而得名。孙甘店镇孙甘店相传,汉朝时期,有户姓孙的在此开一小店,只留宿不买饭,群众习惯称干店。后“干”字演变为“甘”,故名孙甘店。村西有金元城令赵蘖墓,有华表石器。金滩镇金滩镇原名小滩镇,清朝同治年间(公元—),礼部尚书毛昶熙(chǎngxī),系河南省陟(zhì)县人,一次由京乘船过此,村民慕他名气设宴招待,并请他为村题名。他提笔书写“金滩镇”三字,村逐改名金滩镇,沿用至今。营镇西营镇据碑文记载,唐朝一司马名宗德元,其夫人郭氏死与此村,村因此名“宗固村”。后设人行善事,改村名为善乐营,分河东、河西两个村,该村在河西叫西善乐营,简称西营,又因是农村集镇,故名西营镇。在河东的为东营镇。红庙乡红庙很早以前,该村中有一大庙,庙内为红色的墙壁,村因庙壁而得名。后分为东西两个村,庙西的是西红庙,庙东的叫东红庙。张集乡北张集该村在张铁集的北面,故名北张集。年分为三个村,在北张集西部的名西张,位于北张集中部的名中张,位于北张集东部的名东张。束馆镇束馆该村原名安贤镇,束皙的故乡。束皙,字广微(公元—),西晋文学家,官至尚书郎(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著有《南陔gāi》《白桦》等篇,称《补亡诗》;赋有《劝农赋》《农家赋》等,明人辑有《束广微集》。晚年回家乡开馆办学,弟子众多,名传乡里,死后葬于此。后人念他名气,办学有功,改安贤镇为束馆。立束公德政碑,建束公祠(前祠后冢)久作纪念。据记载,自建祠多年中,束公祠重修三次,最后一次重修于清同治五年(公元),土改时被拆除,现存重修束公祠石碑一块在大名县碑林,碑文清晰可见。北峰乡北峰据查,宗仁政和二年(公元年),在该村西南部建有碧峰寺,明万历时扩建。殿宇辉煌,柏荫环绕,规模宏大,每年阴历二月二日有香火大会。后“碧”演为“北”,村因寺而得名北峰。位在寺后的村叫后北峰,位在寺前的名前北峰。埝头乡埝头据查,此处原是古河边的土埝子,后有人在此建村,故名埝头。西付集乡西付集马陵村在历史上曾为较大的农村集市,后把一部分交易场所西迁于此,作为马陵的附属部分,故名西付集,村亦随其名。村里曾有龙泉寺,现已无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