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名古城的兴衰成因及开发设想 [复制链接]

1#

大名最具新闻价值公众平台

IDmxwsh

大名古城滥觞于春秋,始建于东晋十六国的前燕建熙元年(年),兴盛于唐宋,绵延于金元,享誉于明清。历史上7为陪都。自曹魏文帝黄初二年(年)至民国二十一年(年)的多年间,为历代府、州、郡、路、道、专区治所所在地,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积淀得天独厚。包括大名师范,省立大名一中都是大名古城历史影响力的延续。直到近代末,才失去其区域中心的地位,定格为县城。大名古城的兴衰史有其原因,大名古城开发价值巨大,开发的思路值得探讨。

一、大名古城兴盛的成因

文化积淀深厚是大名古城兴盛的历史原因。大名古城隋唐时期为“畿辅八府之首”“河北重镇”,北宋时为陪都,由大名府升为北京,是全国除东京汴梁之外的第二大城市,这时期是大名古城最辉煌的时期。金元时期大名古城一直是扼控黄河以北的重镇,明清时为京师大名府。历代兴盛,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在今大名筑五鹿城,后五鹿城崩,境内沙鹿城兴起。

春秋时晋献公十六年(前年)兴兵东伐后,将魏地赐给有功大臣毕万,占卜师将毕万得到的魏,解释为吉词大名,从毕万封于魏起,到年后的唐德中建中三年(年),驻在魏州(今大名县城东北)的魏博节度使田悦,为取吉兆,将魏州改为大名府。今大名之名的起源可上溯至春秋。

晋僖公二十三年(前年)公子重耳过卫,出於五鹿(大名县东),乞食野人。虽史书有重耳出於五鹿的故址在今河南南乐南,但南乐与大名毗邻,大名境内此时有五鹿城。故重耳出於五鹿在大名也是一说。

齐桓公筑五鹿城在春秋,“大名”之名的起源在春秋时期,重耳出於五鹿城也是春秋时期。足见大名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积淀深厚,这为大名古城的兴盛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区位,特别是大运河的开通是大名古城兴盛的地理原因。地处黄河北岸,南控中原,东临齐鲁,北望幽燕。漳河、卫河流经境内。土地宽阔肥沃、水利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三国时曹操修筑的白沟,流经今大名、馆陶、曲周、邱县,成为邯郸大运河的肇始。隋代在曹操所凿白沟的基础上,开通永济渠,宋时称御河。其中一段的在大名境内近百里,这使得卫河与黄河连通,航运十分便利。隋代大运河以京都大兴(今西安)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市南)南通浙江余杭(今杭州),成人字形。处在大运河重要节点上的“大名”,交通十分便利。大运河带动大名古城迅速崛起,在古代没有铁路、公路汽车运输的情况下,水路运输成为交通运输的主渠道,直接催生了大名的繁荣兴旺。从隋唐到宋,大运河的永济渠一直是黄河以北的漕运要道。唐代大名古城人口达到万,城池环周80里。五代古城不仅是黄河以北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整个华北地区的工商都会,管辖7州50余县。

抗辽保宋的形势需要是大名古城兴盛的军事原因。北宋时大名古城为北部边境,北方的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不断南侵,对北宋王朝构成威胁。大名古城作为北宋的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抗辽保宋的严峻形势下,北宋仁宗皇帝采纳宰相吕夷简的建议,钦定大名府为北京,升为陪都,是全国仅次于京师汴梁的第二大城市。升北京后,朝廷拨银十万两,委宰相吕夷简改修外城,增建宫城。古城周长48里,建筑布局略如都城。可以说抗辽保宋的军事战略需要,直接提升了大名古城的地位和影响。

二、大名古城衰退的原因

明确了大名古城兴盛的原因,那么大名古城的衰退也就迎刃而解了。

1、元代大名古城已失去戍边御敌的军事战略地位,大名古城的地位自然就不再有京师陪都那么重要了。

2、元代大运河裁弯取直,大运河不再经过大名,这就使得交通便利的优势失去了。失去了大运河的水运优势,就使得大名古城的地位大为降低了。

3、明建文三年(年)漳、卫两河漫溢,大名府城沦于水,城废。在今艾家口,重建新府城。这次水灾湮城,给北京大名府造成灭顶之灾,大名古城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虽另选址新建了府城,但历史文化价值无法与北京大名府相提并论。

4、年京汉铁路开通,大名府作为区域中心的地位开始大幅下降,区域中心转向了邯郸古城。

5、大名古城是历代郡州府道路专区治所所在地,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名古城不再是地级以上行政区划驻地。年民国时期设立的大名专区,辖13县,是大名历史上最后一个地级以上行政区划。年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行政区划调整,南乐、清丰、濮阳划归河南省,部分区域划归山东,保留大名县,属河北省邯郸专区。此起,大名古城只是县级治所,不再是地级以上区域中心,大名地位定格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变动是大名失去历史上区域中心的直接原因。

三、大名古城开发思路

大名古城集中代表了我国唐宋时代的城市风貌,是中国唐宋元明清历史的缩影和载体。具有很高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艺术、旅游、文化、城市建筑等综合开发价值。开发大名古城的顺序是,先找到四周城墙和各城门。四周城墙找到了,就有了位置轮廓。然后顺着城门找街道,把淤泥土清挖出来,接着清除建筑物院落的淤泥土。开发的原则是,原地显露,原貌修复。不要拆掉旧建筑建新的,更不要在现地面以上重建一座古城。那就成了人造古城,没有价值和意义。古城原地复原后,是一座地下古城。在古城的现地面以上,建古城文化配套服务设施,如办公区、会场、展览区、广场、餐饮、住宿、停车场、购物等设施。形成地下地上双层建筑。这方面的建筑实例,邯郸市陵西街的大型地下商城——地一大道,可提供借鉴。大名古城开发后,让宋代陪都重现天日,不仅对大名县,而且对邯郸市的影响力,吸引力,知名度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价值。大名古城是历史留给大名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无价之宝。开发大名古城势在必行。

▍来源:魏州书院

▍整理:大名县微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