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仓颉故里觅文化源头初冬访豫北南乐仓颉 [复制链接]

1#


  初冬时节,闲来无事,和几位朋友驾车到河南省南乐县梁村乡仓颉陵。南乐的初冬已经有些许的凉意,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和几位朋友的兴致,少许准备之后,便踏上了探访仓颉陵的征程。


  用了将近四十分钟时间,我们便到了目的地。


  刻有“四海共仰”四个大字的万世人极牌坊便映入我们的眼帘,走过牌坊之后五十米,便是我们今天走访的重点——仓颉陵了。“仓颉庙”,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朱红色的围墙、环绕周边的白杨树,醒目的文物保护单位碑首先进入视线。


  陵园左侧有一石碑,上面书写着“仓陵白杨”,芳草萋萋,白杨环绕,旁边的石狮。记录的是无言的沧桑,碑文虽说有些模糊,但字体轮廓还算一目了然。树龄却是无从考证,听很多周边上了年纪的老人说,他们很小的时候,这块石碑和这片白杨树便陪伴他们成长了。几十年寒来暑往,石碑、白杨、石狮一直默默地矗立着,仿佛是在诉说着那些过去的繁华和沧桑。


  跨过广场,来到仓颉庙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先生题写的“仓颉庙”三个大字赫然出现在匾额之上。于右任老先生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他的草书堪称一绝,更是重金难求。上楹联“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更是来头不小,相传是北宋宰相寇准在和北方的辽国签署澶渊之盟后,特地拜谒仓颉陵时所题。听附近的老人说,仓颉庙里原来还有明代名人篆额题联和仓颉夫妇的石雕像,还有大量的碑刻和楼台亭阁,但是非常可惜,由于文革的破坏,这些文物已经被破坏殆尽,难见芳容。


  庙门左侧,是“仓颉陵遗址”石碑,上面还书写了年9月25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濮阳市人民政府立;碑刻背面是仓颉陵遗址简介,记录了仓颉陵遗址面积,以及得名的由来;详细记载了自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汉文化、唐宋文化以来的文化层堆积情况,出土汉代砖瓦、陶瓮,龙山文化时期灰陶、缸、盆和骨锹、石铲等。仓颉庙始建于东汉,历朝历代都有修葺,自建成之后就有大量的文人墨客专门前来拜谒,一直持续到现在。


  每到春节,有一些家住南乐或者是周边的朋友,便携妻带子,专门来到仓颉庙前,或祈求时来运转,或祈求生意兴隆;特别是一些临近中、高考的家长,更是在字圣面前焚香祷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金榜题名。不少信男善女还亲自到仓颉陵树上栓上一根红绳,说是仓老夫子会保佑全家幸福安康,心想事成的。春节的仓颉古庙会,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热闹非凡,人山人海,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这也是仓颉文化在仓颉故里独特景观吧。


  据史料记载,仓颉相传为上古时代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取代结绳记事,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仓颉陵遗址历史悠久,是南乐古老文明的见证,为研究古代城邑,汉字的创始和华夏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进入庙门,中轴线东侧为仓颉祠庙,西侧为仓颉陵,我们首先来到仓颉陵。墓园内一座小型广场,内立两通古碑,左侧石碑上书“万圣之宗”,右侧上书“三教之祖”,由于年代历久弥深,所立年代根本无从考证。


  来到仓颉墓,墓碑造型奇特,酷似一“人”字立在墓前,墓碑高约5米,墓冢呈圆形,1米多高的墓裙将墓冢围护起来,虽说已到初冬,但墓冢之上仍然是绿草青青,树木茵茵,墓冢周围的柏树依然是翠绿挺拔。


  道路两侧的石像皆为远古时期仓颉部落图腾“鸷鸟”,这类石碑在碑刻之中非常罕见,虽说有些破损,但并不影响其所具备的史料价值。


  绕过陵墓,后面是仓颉造字台,汉代以前为一高大土丘,上有古亭,名为“仓亭”,东汉末年,袁绍、皇甫嵩与黄巾起义军大战于此,故有名为“仓亭之战”,即在此处。唐宋以来,常有文人雅士登高望远,临风吟诵。如今的造字台为年9月重修,通体青砖砌成,很多人来到仓颉陵,都会慕名而来此处,和古圣贤一样,寻求一种属于自己的精神信仰和思想境界。


  东侧的仓颉庙,仓颉庙共三进院,穿过庙门进入第一进院落,院中建有东西两侧厢房,中东西两侧厢房,东厢房名曰“谷雨斋”,“天雨粟*夜哭”,这个典故来自《淮南子·本经训》,以前仓颉创造文字,上天担心从此诈伪萌生、去本趋末、弃耕作而务锥刀、天下缺粮,于是降粟雨;*恐怕被书文所揭发,故夜哭。谷雨祭仓颉也因此而来。谷雨斋里有仓颉造字彩绘图,介绍文字初创时期概况。西厢房名字叫“寒露轩”,为汉字从古至今的演变史,五千年的文化在此如同一瞬间,仿佛走入了时间隧道。


  院门名曰“仰圣门”,为明崇祯四年的石雕,技艺超群,十分精美。院中还有一座“六书殿”,详细展示了有关仓颉在全国各地的遗迹遗址及现状。


  大殿名为“万古一人”殿,门楣之上的匾额“文明始祖”“中华文祖”“万世先师”让我们肃然起敬,此殿是仓颉庙的正殿,是整个建筑群中的主要殿堂,是历代祭拜仓颉的主要场所。此处原为仓颉祠,东汉桓帝永陵二年依陵而建,北魏时毁于战火。唐初再建,改祠为庙,北宋景德元年宰相寇准来此,题写“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联。元末再次毁于战火,明成化间修复,随后不断扩建修葺,明末形成规模,清代又有修缮。年被破坏,现大殿为高台建筑,年依照天启六年殿宇重修。面阔5间,进深3间,高大巍峨。


  进得殿内,殿内仓颉金身巨像,仓老夫子,面南而立,四周有十余幅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颇具造诣的名人画像及事迹,如:王羲之、钟繇、蔡伦、李斯、张旭等,他们皆以其独特的笔法推动了中国字体的发展,形成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汉字”。


  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游览南乐仓颉陵,我和朋友只用了半天的时间,但心理的震撼,却是不能用言语所形容的。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时时刻刻都在跳动,不仅在仓颉庙,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只要有汉字的地方,只要有中国文化的地方,这种震撼时刻都没有停止。希望每一位朋友都来南乐仓颉陵看看,去寻找中华文化的根,去认真聆听中华文化的脉搏跳动的声音。

审核:黄津丽

统筹:冯云丽

编辑:许石磊

图文:郭志超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南乐网县委门户网站(ID:nanlexww)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