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都研究安阳建置区划及历史沿革 [复制链接]

1#

安阳建置区划及历史沿革

王书才谢帅方

导言:安阳历史上的建置区划及其沿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加之资料有限,缺失难觅,要将其记述清楚,并非一件易事。笔者认为应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历史,安阳在历史上有过为京畿之地的辉煌,然而更多时间是州郡府治所在地。即使作为县治所在地,也始终不失为河朔地区的重镇。本文不以现在的安阳市看历史上的安阳,而是以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置区划作为记述对象。记述时舍其枝节,仅略记梗概。本文得到了老史志工作者孙晓奎、吕何生、陈凯东、王迎喜、陈好宪、王春田、金静等同志的支持和帮助。

小南海原始人洞穴

安阳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两次对安阳县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发掘,出土石器余件和多种动物化石,证实了早在2.2万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商朝:商代后期,自盘庚迁殷起,安阳为殷商都城所在地,传8代12王,历时年。

周朝:西周时期,安阳先属邶国(今汤阴县东南)。后属卫国,卫都朝歌在今淇县。

春秋时期,安阳属晋,为晋东阳之地。

战国时期,安阳先属魏,后属赵。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始置安阳县。安阳一带分属邯郸郡、河内郡。

邺城三台遗址——金凤台

汉朝:汉初,废安阳县入荡阴,属河内郡。

东汉、三国时期,安阳属魏郡,治所为业城(在安阳市东北20公里,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

晋朝:西晋初复置安阳县,属魏郡,治所为邺城。

邺城博物馆

南北朝:北魏天兴四年(年),置相州于邺城,取河亶甲居相为名。公元年,东魏孝静帝自洛阳迁都邺城,改相州为司州,改魏郡太守为魏尹。安阳属司州魏尹。

北周建德六年(年),周军攻克邺城,改司州为相州。

大象二年(年),相州总管尉迟返举兵讨伐杨坚,兵败。杨坚部焚毁邺城,并将相州、魏郡、邺县治所和邺民迁至安阳,安阳遂称相州、魏郡,又称邺。相州辖魏郡、成安郡、林虑郡、昌乐郡、阳平郡、武阳郡,魏郡辖邺、成安、临漳、洹水、武安5县。

隋朝:开皇三年(年)全国废郡,安阳为相州。大业三年(年),全国改州为郡,相州改称魏郡。魏郡辖安阳、邺、临漳、尧城(今安阳东永和一带)、灵泉(今安阳市龙泉)、林虑(今林州市)、临淇(今林州临淇南)、成安(今河北成安县)、滏阳(今河北磁县)、临水(今河北磁县西北)、洹水(今河北魏县西南)11县。

唐朝:唐初复改郡为州,安阳为相州,辖安阳、邺、临漳、灵泉、相、林虑、尧城、洹水8县。天宝元年(年)改相州为邺郡。乾元元年(年)复称相州。广德元年(年)置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大历元年(年)改称昭义军。大历十年(年),昭义军归入魏博藩镇。元和初年(年),相州领有安阳、邺、成安、内黄、尧城、洹水、临漳、临河、汤阴、林虑10县。

五代时期:梁在相州置昭德军,遂废。后晋天福三年(年)在相州置彰德军。后汉、后周仍置彰德军。

古相州石碑(摄影苏伟)

宋、金时期:北宋初置彰德军(后废),仍为相州,属河北西路。太平兴国年间,相州领有安阳、业、汤阴、永定、临漳、林虑6县。

金明昌三年(年),升相州为彰德府,辖安阳、林虑、汤阴、临漳、辅岩5县。

元朝:至元二年(年),升彰德府为彰德路,置总管府,隶中书省。

明朝:明初复为彰德府,属河南布政使司。彰德府辖安阳、汤阴、临漳、林县、磁州、武安、涉县共6县1州。

清光绪三十四年(年)的彰德府鼓楼

清朝:清沿明制。雍正三年(年),将直隶省大名府之内黄划入彰德府。四年,将河南省彰德府之磁州改属直隶广平府。时彰德府领有安阳、汤阴、林县、临漳、武安、涉县、内黄7县。清末在省府之间增设道制,彰德府属彰卫怀道,道治武涉县。宣统三年(年),裁撤各府治首县。

民国(约年)彰德府(安阳)城楼

年5月6日,民国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兼安阳县政府驻地大门(安阳老城东大街号)。

中华民国:民国元年(年),裁撤彰德府首县安阳县,其地直属府辖。年(民国2年)3月,废彰德府,其地复置安阳县,府正式废除,原属县隶河南省豫北道。年(民国3年)6月,又改为河北道。年(民国16年)道废,各县直接隶属河南省。年(民国21年)10月,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安阳县城东大街西段路北,辖有安阳县、临漳县、武安县、涉县、林县、汤阴县、内黄县、汲县、滑县、泼县、淇县,共领11县。

1年,日伪河南省自治政府大门(安阳老城东大街彰德府署原址)

年11月4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安阳县城。11月27日在安阳城成立伪河南省自治政府。1年5月改省自治政府为省公署。年4月,伪省公署迁往原河南省省会开封。同时在安阳城成立伪豫北道尹公署。

日军侵占安阳城后,国民党第三行政督察区名存实亡,先后迁往水冶、济源县、林县上庄村、滑县申湾村、延津刘景屯等地。年8月日本投降后,迁回安阳城。

年9月,安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市政府礼堂举行。图为全体代表在市政府门口的合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2月4日,安阳市人民政府在安阳县水冶成立。5月6日,安阳城解放,市政府自水冶移驻安阳城。8月20日,平原省成立,安阳专署和安阳市同属平原省。

安阳专区辖安阳县、邺县、林县、汤阴县、浚县、淇县6县,安阳市属平原省直辖。年11月,平原省撤销,安阳专区和安阳市改属河南省。

年6月21日,濮阳专区并入安阳专区,撤销淇县、邺县。安阳专区辖安阳市、安阳县、林县、汤阴县、浚县、滑县、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内黄县。

年4月,安阳专区并入新乡专区。12月,安阳市委托新乡专区领导。

年12月,恢复安阳专区,辖安阳市、鹤壁市及安阳县、濮阳县、林县、滑县、南乐县、汤阴县、内黄县、浚县、清丰县、长恒县,共2市10县。年10月20日,恢复淇县建置,属安阳专区。

年2月,将山东范县、寿张2县金堤河以南地区划归河南省安阳专区,合称范县。这样,安阳专区辖有安阳市、鹤壁市2市和安阳县、濮阳县、林县、滑县、南乐县、清丰县、内黄县、汤阴县、浚县、长恒县、淇县、范县12县。

年3月,安阳专区改称安阳地区。年12月,以范县东部12个公社设置台前办事处,属安阳地区。年1月,安阳、鹤壁2市改由省、地双重领导,按省辖市对待。

年,国务院调整安阳行政区划,安阳地区辖安阳县、濮阳县、林县、滑县、南乐县、清丰县、内黄县、汤阴县、浚县、长垣县、淇县、范县和安阳市、鹤壁市、台前办事处,共15个县、市、办事处,治所在安阳市。年1月,台前办事处改为台前县,仍属安阳地区。至此,安阳地区辖2市13县。

年9月,撤销安阳地区,设立濮阳市,实行市带县管理体制。原安阳地区辖县分别划归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及新乡市。安阳市辖5县4区,即安阳县、汤阴县、林县、淇县、浚县及文峰区、北关区、铁西区、郊区。

年1月,淇县、浚县划归鹤壁市管辖,濮阳市的滑县、内黄县划归安阳市管辖。安阳市辖5县4区,即安阳县、汤阴县、林县、滑县、内黄县及文峰区、北关区、铁西区、郊区。

年1月,林县更名林州市。

年2月,安阳市进行区划调整,将原来的4个区调整为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原铁西区)、龙安区(原郊区)。

年1月,滑县由河南省直接管理。这样,安阳市辖林州市、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4县(市)和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4区。

年1月1日,滑县回归安阳市统一管理。安阳市辖林州市、安阳县、汤阴县、滑县、内黄县5县(市)和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4区。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

(2)明嘉靖《彰德府志》,崔铣纂修。

(3)《安阳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年版。

(4)《安阳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版。

(5)《安阳县志》、《内黄县志》、《林县志》、《汤阴县志》、《滑县志》、《浚县志》等。

作者单位:安阳市政府地方史志办公室

图片: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安阳市摄影家协会艺术顾问郭平供稿

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稿,我们将择优发表。

投稿邮箱:zdfwhpt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